分类:斜弱视圈 作者:t969141 评论:6 点击: 7,811 次
86%这个数值不是我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我在一篇2012年底发表在核心专业期刊库中的论文中找到的。这篇文章的作者通过采集他们医院眼科的患者家长调查问卷或的一手数据,结论里有很多有关家长对弱视认识的百分比。感觉很新颖,就题发挥,把我对这些数据的想法写出来,希望点醒一些家长,少走些治疗弯路。
陪同孩子到医院看眼睛,我看到的多数也是孩子母亲,只是没有这篇论文中统计的这么明确。之前写过一篇《爸爸在孩子弱视治疗中的特殊身份》,其中提到眼科之家网站的拜访者性别中80%是男性,与带孩子就诊的家长性别比例是颠倒的。可见,爸爸一般公务缠身,妈妈带孩子看病或者妈妈闲赋在家的比较多。同为孩子父亲,我奉劝各位爸爸一句:别抱怨孩子更亲妈妈,妈妈们付出的确实很多。
记得曾经看到过网上的一则小文,说跟孩子说回老家看老人一般都说“去奶奶家”,很少说“去爷爷家”,当然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健在;春晚相声里有个段子说“有什么事儿都先找妈。妈我渴了!妈我饿了!妈我衣服呢?……跟爸就没这么多话,跟爸最多一句——爸,我妈呢?”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妈妈是个温暖呵护的角色,而爸爸是个刚强安全的存在。
孩子们,长大了记得爸爸妈妈曾经带着你们奔波于医院给你们治疗弱视,这份儿恩情是永远都报答不完的。
确实,初次带孩子到医院详查眼睛问题,各位家长事先会做一下功课吗?我想大多数家长那时是寄托于大夫给个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先扫盲一番。
互联网时代真好。拿到幼儿园视力筛查报告单后,家长会根据保健老师的简单病情介绍和单子上的专业名词“按图索骥”,网上的相关知识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就像眼科之家的博文,未来将渗透到互联网的角角落落,这些正是为广大斜弱视患儿家长们准备的。在这里,我建议家长们在带孩子去医院详查之前,做一点功课,如事先了解好什么是弱视、弱视有什么危害、弱视的基本治疗方法等内容。在见到医生,确诊后,可以就孩子的检查结果、大夫的处方问出来更多有深度的问题,这样就不至于带着一头问号离开医院了。毕竟眼科门诊就诊的人太多,大夫能主动讲解的东西实在有限,那就必须从大夫那里抠出来“干货”。
很多家长误以为弱视就跟近视眼一样,而后者就是多了一副眼镜的问题。其实这是两种几乎不怎么搭界的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时机、治疗原则上也大相径庭。如果冒冒失失的错过了最佳治疗年龄,使孩子形成难治性弱视或者终身视觉障碍,家长是难辞其咎的。
另外比较常见的就是“长大点就好了”,民间习惯于把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归为这种规律。朋友亲戚里总有些人是“百事通”,不管是吹牛皮还是真的好意,他们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无意中耽误了别人的一生。
这个应该不用多说了。即使家长们再聪明、再博学,就算你们是个眼科大夫但不是从事斜弱视工作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多了解一些疾病相关知识也是对的。实话说,我不理解那5%填写“不想了解更多弱视知识”的家长是怎么想的。对孩子的眼病没有疑问了?成竹在胸了?无所谓?还是愤世嫉俗了?
就算保持连续半年每天更新眼科之家文章,我仍然感觉还有很多弱视知识需要科普。它们都装在我的脑子里和记事本里,今后慢慢的填充和丰满。也许没有哪个家长能把眼科之家所有文章都细细的看下来(当然也没必要),但我希望这里可以找到你们对斜弱视可能产生疑问的所有答案,而且眼科之家力求客观严谨的同时保持通俗易懂。
综合疗法是什么?记得以前我曾经把眼科之家的弱视治疗指导称为“‘1+N’家庭化康复方案”,“1”指的是主要的治疗工具,“N”指的是围绕主要治疗工具的辅助治疗工具、病因病情分析、预后分析、相关疾病(如近视和大散光)的分析、各治疗阶段治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遮盖调整和去遮盖方案、配镜换镜戴镜方案、治疗瓶颈应对方案、弱视患儿生活辅助,甚至还有家长患儿心态、营养饮食相关的内容等等。
如果你认为弱视仅仅需要遮盖、仅仅需要戴镜、仅仅需要买一台弱视治疗仪、仅仅需要每天送去弱视治疗室,行不通、走弯路、多花钱、病情疑难化、康复周期延长甚至上当受骗很可能就在等着你。
42%的家长认为应该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这些知识。这无可厚非,无论何时何地,孩子的就诊医生都是最可信赖的,除此之外的信息来源,很有可能带有别样目的。
17%的家长认为应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来获取这些知识。“健康讲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无论这个讲座是在你们城市的图书馆、工人大剧院,还是在光盘、电视上、网上、收音机里,坐在那里当听众,得到的都是高度浓缩的知识精华,又省事又省钱,确实不错。但据我所知,专门针对儿童斜弱视的“健康讲座”少之又少,那些打着公益名头实则收揽患者的商业讲座不在今天的讨论之列。
有一些大型医院有定期的家属讲座安排,这是家属、家长们的福音,例如我知道各地的“孕期讲座”就开展的很好。但针对小儿眼病的讲座,因为发病率较低,患者家属很难集中,一般医院搞不了。如果您所在城市的医院有这样的讲座,希望别错过,也希望他们把这样的传统坚持下去。
只有8%的家长想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获取这些知识。可见网络医疗科普的可信度、知晓率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医院医生,差很多。自认为是斜弱视网络科普的“先觉者”,我看到这个数据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失落的,但转念一想这也未必是坏事。就好比那个寓言:两家制鞋公司派人去一个岛上调研,一家的业务员回来说“岛上的人都不穿鞋,我们的鞋子在那里没市场”,另一家的业务员回来说“太好了,岛上的人都不穿鞋,我们的机会来啦!”
除此之外,有些家长选择了“健康教育处方”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获取弱视知识。我想这应该是个多选题,如果有可能,家长要尽可能的选择更多的疾病科普获取通道。你们对孩子眼睛问题掌握的越深刻全面,对孩子的治疗把握就会越精准、走弯路的概率越低、康复的周期越短、获得健全视觉的概率越高。
相信除了这3%,还有很多家长会拒绝填写问券。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种类似的调查问券,我在几年前也做过。是因为他们时间很紧迫,没时间填写?还是他们正深陷孩子查出弱视的焦虑之中,无暇顾及?还是慌乱中忘记了问券这回事?
就好比眼科之家很多精心撰写的弱视科普,阅读量很高,但留言跟帖很少,甚至页面下方的“顶一下”、“踩一下”的Digg投票都少。国人缺乏参与精神,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国人都喜欢观望,鲁迅先生早在九十多年前就做过结论;国人缺乏乐观和兴奋,从黄种人接近退化的面部表情肌能看出来;国人求医时的“受伤心态”,从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可见一斑。
朋友们,知道吗?你们是知识的受益者、索取者,同时眼科之家也希望你们是参与者。建议大家在看完文章后尽量抽出来那宝贵的0.5秒,点一下页面下方的Digg,好让我知道我们的文章是否让你们有收获,是否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把你们给孩子治疗斜弱视的经历、经验贡献出来吧,这里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文采好与坏之分,而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声明: 本文由( t969141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ruoshijinshi.com/1910.html
------====== 本站公告 ======------
*2016.01.08日起,启用眼科之家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eye”。帮助家长孩子康复弱视!
*咨询孩子眼睛问题请在新浪爱问医生/好大夫在线提交问题(搜索“汤锡强”)。
*暂不开设任何在线即时咨询方式和面诊方式。
每天抽至少30分钟来阅读您的博文,请您坚持把弱视治疗知识科普下去
2014-07-21 下午11:44我一直在坚持,尽管疲惫不堪。家长们的信任和期盼,让我停不下脚步。
2014-07-23 下午8:57我一直在坚持,尽管疲惫不堪。家长们的信任和期盼,让我停不下脚步。
2014-07-23 下午8:57谢谢汤医生的博文,您辛苦了,每天都在看,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2014-10-28 下午12:12谢谢汤医生的博文,您辛苦了,每天都在看,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2014-10-28 下午12:12最近注册的号,汤医生医者仁心 🙂
2019-07-02 下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