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转载 一个孩子爸爸的童年弱视记忆

分类:斜弱视圈 作者:t969141 评论:0 点击: 5,321 次

提到弱视,我是作为医者的角度,看到的更多是弱视患者的体征;家长是作为监护人的角度,看到的多是孩子的检查和治疗过程(眼科就诊、戴镜、遮盖、仪器/工具训练);患者本人,表现更多的是诉求(如百度“弱视吧”中的成年弱视患者们,他们一般都是16~35岁这个区间的,他们渴求治愈、盼望生活工作中得到公平看待等等),而这个疾病的年龄性主体——8岁以下儿童,却往往受表达能力、表达意愿、表达渠道等限制,无法让大人们感受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视觉心理世界。

下面这段内容,是我无意中在网上中看到的,这种第一人称的弱视视觉心理感受非常少见,值得家长和同道们细细体悟:

  “儿子今年三岁,入托体检出散光、弱视,裸眼视力0.4,做爸爸的心情十分沉重,十分沉重。因为我三十年前也是这样,切身感受,不是后来才近视的人能体会到的。”

    “我的弱视是怎么发现的呢?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发现我看东西的时候总是拿到非常近、非常近,开始以为是和家里白内障的奶奶学到,也就说两句拉倒,那时候不是也穷嘛,大人工作养活一大家子,三班倒觉还不够睡呢。”

    “世界对我来说就是模糊的,但是看得见,绝对看得见,就是看不清楚。于是小小的我开始了对世界的认知。一切看到的都是不那么确定,人不走到跟前说绝对没有把握确定是谁的。”

    “即使如此,还常常发生认错妈妈的事情,以至于后来在幼儿园等妈妈接是十分焦虑的,来来往往的总希望是妈妈,远远的也觉得是,直到到了面前从充满了希望到落空,我可能比同年的小孩子体会到更多的落空;真的妈妈来到了眼前,还是呆呆的害怕认错,小孩子也有认错人的尴尬;大人们说我没有礼貌,别的小朋友远远地就大声说某叔叔好某阿姨早,可我是那么不讨人喜,尤其是老师;其实要是能认清那是谁,我肯定愿意大声问好的。”

自闭症

弱视孩子也容易陷入自闭

    “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叽叽喳喳谈论这个鸟那个麻雀的,我看不清楚,当然讲不出来,也觉得没什么乐趣,别人兴奋地大声叫喊的时候,往往还莫名其妙中呢,久而久之,开始喜欢一个人玩,再加上那时候歧视左撇子,打弹子、扔铁饼老被排斥,从此,同年群体活动很少参与,现在想来,幸好没有变成孤独症。”

    “记得当时跟着上学的姐姐一起学写字,她给我课本,让照着写,于是我就画个方框再涂满,字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一个的黑方块。”

    “家人意识到不对劲了,于是带到医院,0.1的视力,那年我五岁。之所以童年记事早,也记得清楚,那是因为这是个模糊的童年,孤独的童年和自言自语的童年。”

    “五岁开始戴眼镜,800度,很重,至今鼻梁不值。矫正效果也不好,戴了也就0.5的样子,从幼儿园一直戴到高中,直到在游戏室打架被该死的眼镜拖累,直接扔掉。”

    “高二开始坐第三四排,很多课看不清楚黑板,于是常常自觉地坐到最后一排,因为三排之后的效果是一样的,反正我不再戴眼镜。

    “如今有驾照,从未上过路,看不见红绿灯的箭头。开会的时候一起看投影讨论问题,要不站到跟前,要不讨论的像个真的似的,其实啥都没看见。”

    “不想儿子也走跟我一样的道路,世界应该是清晰的、美好的、确定的,快乐和忧伤都该实实在在的。”(转自《无忌摄影论坛》)

上面就是这位弱视孩子爸爸的原文,一个字都没有改,因为原文的字都码在一起,断句不太好,我给重新断了断句,读起来通顺了许多。这位爸爸堪称充满无奈、困惑、无助、逃避、弱势的亲身感受,让人不禁动容。也只可怜那个年代的儿童了(他孩子现在3岁,他本人应该在35岁以下吧!,他叙述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事情),因为缺医少药、因为重视不足、因为贫困无知。

这个家长也是个特例,即两眼都是重度弱视(推测两眼都是高度远视),相比之下那些单眼重度弱视的人未必会有上述体会。在今天,这种双眼重度弱视,稍有迟疑和不慎,也很难彻底治愈。不过早发现(他孩子才3岁),早期规范治疗,家长有科学的治疗理念,治愈希望还是非常大的(在我看来,治愈就是时间问题)。所以,怕、痛苦的回忆,都是过去式,积极面对孩子的眼睛问题才是现在时。




声明: 本文由( t969141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ruoshijinshi.com/1533.html

转载 一个孩子爸爸的童年弱视记忆: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 本站公告 ======------
*2016.01.08日起,启用眼科之家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eye”。帮助家长孩子康复弱视!
*咨询孩子眼睛问题请在新浪爱问医生/好大夫在线提交问题(搜索“汤锡强”)。
*暂不开设任何在线即时咨询方式和面诊方式。

眼科之家微博

百度以明好文检索

辽ICP备12000433号